关闭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开发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龙山区 西安区 经济开发区
中央人民政府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辽源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信息公开分类>工作报告

2022年西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0 10:14 信息来源:西安区政府办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30日 

  在西安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琥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履新之年,也是西安砥砺奋进、负重争先的一年。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和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扩总量、增新量,善于谋事、立足成事、和谐干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省市辖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市辖区第一梯队。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首次突破50亿“大关”,增速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新突破,增速分别达到30%、20%和10.9%,均位列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着力壮大产业规模,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吉林装备制造、聚源重型、辽矿配售电等企业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提速,晟林汽车全新结构无级变速器AST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纤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9户碳纤维企业实现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逐步加快创新驱动进程,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市级创新中心1个。亿达碳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清洁能源产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孵化器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优化提升。教育产业蓬勃发展,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东北地区首家引入衡水教育模式的鸿臻高中落地西安。固有业态量变升级,盛禾农业、双亿超市、启臻餐饮上限达标,智慧辽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城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实现升规入统。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精心谋划消费促进月、消费惠民节等系列活动,拉动区域消费1,200余万元。重新规划区域“夜经济”布局,安易夜市、红城市场实现一体化发展。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840万元,实施灯塔镇特色种植、沐雨示范村创建等8个产业项目,累计为脱贫户分红120万元。实施旱改水工程2,295亩,推行大垄双行玉米种植技术4,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9,000亩。开展农村“三资”清查,收回土地、林地和其他农村资源6,150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4%。投入935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1.09公里,新建路边沟7,720延长米,城乡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全面投用,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开放融合,有效投资在内培外引中持续扩大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实行项目全流程跟踪管理,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3个,完成年度投资6亿元。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矿区变电所及高压线路改造等10个项目梯次开工;PAN基活性碳纤维毡、碳纤维材料深加工等11个项目陆续投产。牢牢把握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机遇,争取到位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345万元,智能装备孵化器、灯塔镇中心小学等重点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21.76亿元、申请额度9.4亿元的低碳绿色建材、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7个项目,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专项债审核,申报通过率100%,项目谋划数量和质量实现历史“双突破”。 

  ——营商环境逐步提优。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增加至620项,2,800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大厅即将投入使用,便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加速推进服务下沉,依法核定街镇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115项,群众办事基本实现“就近可办、随时能办”。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完成“个转企”56户,新增企业329户,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行为,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招商引资不断提质。以区域性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为出发点,立足强优势、补短板、盯政策,借助全球吉商大会、第二届电商大会等交流展会,深入对接东旭蓝天、中船重工、京东集团、玲珑轮胎、吉林化纤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60余次,重点洽谈项目42个,签约项目10个,落地项目5个,招商引资到位额达21.97亿元,同比增长30%。 

  一年来,我们着力提升环境品质,城乡功能在统筹发展中不断完善 

  ——城市管理更见功效。以“铁腕手段”和“发展理念”相融合,高效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敢破敢立、克难攻坚,先后完成先锋18栋危楼、建材道口等重点地块拆迁工作,煤炭物流、辽矿光伏、山语城三期B等重点地块实现“净地”,项目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以“工匠思维”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粉刷楼栋110万平方米,清理小片荒1,450处,种植百合12万株,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提档升级;以“绣花功夫”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尽锐出战、久久为功,四合、东山花园等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5.6万平方米,释放公共用地8万平方米,主街干道全部纳入环卫一体化保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治理更具实效。以资源换投资、以资产促融资,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仙人河源头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山公园至仙人河源头路径实现全线打通。东孟特色民宿和乡游露营地初具规模,东孟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千村示范”为抓手,新修建、改造围墙3,500延长米,栽植树木3.5万棵,灯塔镇污水收集转运项目建成达效,沐雨村被确定为省级“千村示范”村,丰收村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村。 

  ——生态修复更有成效。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灯塔镇污水处理、畜禽粪污处理等3个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重点跟踪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各级环保督察整改案件销号率达到97.6%。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责任,区镇村三级林水田资源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4.34万吨秸秆实现全量化处置。探索实施以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东山、东孟历史遗留矿山整治项目纳入省级试点。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完成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6.8万平方米,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惠及农户1,000余户。 

  一年来,我们着力实施惠民工程,社会事业在普惠共享中全面进步 

  ——防控举措愈加精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措施,建强基层防控队伍,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全区各级干部同心协力、无畏奉献,圆满完成守住“辽源北大门”、看牢“全市菜篮子”的政治任务,隔离管控“零感染”成果和多项经验举措获得省市高度认可,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民生领域支出达到2.21亿元,35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补助、退役军人优抚金等补贴1.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98%以上。重点人群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达到80%和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公共事业蓬勃发展。鸿臻高中、启臻职业高中实现“开门迎新”,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西安区幼儿园西安东苑、幸福家园、富国新村等分园相继投入使用,东山花园分园建设完成,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79%。特色教育成效显著,“四香园”发展持续深入,西安小将刘雨辰入选国家乒乓球少年女队。着力做强地域文化品牌,艺翔曲艺、西安泥塑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光荣之家》等多部原创曲艺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 

  ——社会环境稳定和谐。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开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矿商贸领域实现“零事故”。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碾山村被评为“全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区电诈案件、八类严暴案件综合发案率分别下降43%、55%,破案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严格落实“五包四定”责任,多轮次开展信访隐患排查和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会事期间安保维稳任务,连续六年实现进京非访“零登记”工作目标。 

  一年来,我们着力强化政府建设,执政能力在务实笃行中明显提高 

  ——责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普遍增强。实行工作清单式管理,以“五化”闭环工作法,跟踪推动重点工作100余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5件,答复率100%。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创办“普法在线”专栏,法治阵地更加稳固。推行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等工作制度,开展政府工作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更加健全。 

  ——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政府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持续加强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的审计监督,完成重点领域审计6项。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财政体系平稳运行。 

  此外,外事侨务、方志档案、防震减灾、宗教、保密和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发展实现新进步,民族团结事业取得新成就,裕明社区被评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新一届政府积极应对矛盾集中凸显、风险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不畏压力、保持定力,以高度的责任担当,重塑了“西安精神”、跑出了“西安速度”,开创了西安振兴发展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西安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西安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及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方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西安发展仍任重道远,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历史包袱过重、立区强区项目过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攻坚,一年一个台阶,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是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当前,我区仍处于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坚定方向、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勇开新局。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绿色转型发展主线,以“五区”战略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一区六园”战略布局,统筹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消费拉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西安高质量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节能减排等相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是在建设重点项目上持续发力,不断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超前谋划、专班推动,形成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高质量项目建设新格局。要坚持高站位谋划。主动跟进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投资方向,围绕“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定位,谋划实施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房地产等5大类26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30%,新开工项目力争超过50%。在储备的10个成熟度较高的项目中,争取再新上3-5个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大项目,加快形成“谋划、建设、投产”三位一体的接续发展态势。要坚持快节奏推进。以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为抓手,3月份前,智能粮食物资仓储冷链物流、罗兰香谷房地产等8个项目如期开复工。5月份前,土地整治、碳纤维材料深加工等总投资达23.19亿元的13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8月份前,矿山生态修复、特色产品展销服务中心等总投资达6.89亿元的13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矿区变电所及高压线路改造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山语城三期B组团、智能装备孵化器等9个长周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坚持全方位保障。全面落实“五个节点”抓项目制度,坚持“六个明确”压实责任,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投资主体以长期租赁、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用地,推动现有190万平方米土地资源有序流动和开发利用。细化项目服务环节,专班破解项目前期手续、施工建设等方面瓶颈,提供优质高效的全过程服务。 

  二是在打造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层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们必须立足调优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抓龙头、延链条、促集群,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户,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户。以“智能化”措施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围绕“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抓好“引进、合作、协同、转型”四大工程,大力推进长江胶管PLC自动化自浮胶管、威力特塑叶轮轴套自动化检测等项目建设,建成智能化标准生产线5条,力争制造业产值超过3.7亿元。以“链条化”模式加速碳纤维产业集聚。聚焦实现“3年20亿、5年50亿”产值目标,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重点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依托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吸引7户碳纤维企业入园发展。培育壮大以亿达碳业为龙头的碳纤维产业集群,围绕针刺、预氧、碳化、石墨等现有产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亿达碳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与吉林化纤在石墨领域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以“差异化”思维储备绿电产业资源。聚焦新能源转换,科学编制绿电产业规划,大力推动辽矿配售电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力支持北部新区EOD200兆瓦光伏和辽矿200兆瓦风电项目尽快具备落地条件,力争形成10亿度的绿电发电量,切实形成以提供低价绿电保障,打造招商引资生产要素的“洼地”优势。 

  三是在扩大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全域开放、全员招商”,优环境、促改革,抓机遇、抢市场,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力争年内签约项目、落地项目总量分别增加15%和20%,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26.36亿元。开展平台招商。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组建招商引资专业团队,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建立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和招商项目库,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深入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资源,搭建网络宣传交流平台,全方位推介区域资源禀赋和相关政策,逐步实现招商引资由政府推动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开展延链招商。依托辽源市煤碳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辽源市智能粮食物资仓储冷链物流建设、京东科技智慧物流等重点项目,聚焦产业成长周期,同步开展供应链、整体运营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招商工作,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为打造辽源北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奠定基础、拉开序幕。开展园区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碳纤维、绿电等产业园区建设,瞄准重点产业生产配套要素,继续跟踪推动吉林化纤碳纤维、东旭蓝天源网荷储一体化等20个重点招商项目落地西安。 

  四是在拉动消费增长上持续发力,不断挖掘商贸潜能。消费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我们必须在提升消费水平上做足文章,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渠道,确保服务业增加值稳定增长。着力补齐配套短板。围绕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和幼教师专建设,年内新增区域生源5,000人,切实改善消费人群结构,提升日常消费能力;大力发展高端住宅、文化创意、美食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教育产业商圈。加快引入京东智能化物流体系,建设智能云仓,打造辽源市北部商贸物流集散地。着力提升产业档次。重新规划打造山语城特色街区,创建美食餐饮高端品牌,大力扶持美容健身等“她经济”业态发展。结合北部新区EOD项目建设,做优湿地景观,实现鹿鸣湖、凤鸣湖景水相连。围绕城乡景观串点成线,打造东山公园至仙人河源头“生态体验”旅游线路,紫梦香谷餐饮、采摘、民宿“网红打卡”旅游线路,老龙头水库水上乐园、休闲垂钓“亲水近水”旅游线路,推动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带。着力激发消费活力。加快推动万达综合体项目落地运营进程,立足“万达金街”服务配套,重新规划周边商贸布局,全力促进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推动商业中心向城市北部转移。深入挖掘矿区历史文化,打造东山历史文化街区,唤醒城市记忆,讲好“西安故事”。加快城市会客厅建设进度,大力发展文化会展、商务接待等城市经济,持续扩大商贸影响力。 

  五是在推进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实振兴基础。农业农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一轴一环一廊三线两通道”乡村发展规划,厚植要素保障,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力争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2.36亿元。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蒲公英橡胶草综合开发项目,建立“种植、仓储、研发、加工、销售”五位一体产业链条,年内种植蒲公英橡胶草8,000亩,综合加工能力实现1,500吨,产值达到3亿元。适时启动富民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碾山多肉等乡村特色产业,引进玫瑰、菊苣等中草药种植和深加工,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民营助力”合作经营模式,打造以外环路为发展轴,联动古仙、新力、东孟等8个村的“富民廊道”,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田、路、林“三网”一体化发展,修建“四好农村路”19.7公里。启动长白山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保护收集长白山优质林木种质资源,完成太和、全康等7个村1.5万亩种植任务。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启动二道河、三道河33.3公里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工程,接续实施农村“四沟”“四渠”整治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处置、庭院保洁和污染治理,推进1,000户清洁能源改造和6.8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高标准完成正风村“千村示范”村打造任务,争创省级“百村提升”村2个。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充分利用80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谋划实施示范村创建、特色种养等8个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行动,培育轩辕农业、鸿合牧业等各类示范社48家,力争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占比达到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万元。 

  六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幸福指数。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立足解决西安人民急难愁盼,扎实谋划实施25件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西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扩建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功能。完成50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力促安家、富国、太安等3个街道老年食堂实现对外运营,力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新建760平方米煤城新村农贸市场,分批次安装4处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试点。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加大拆违治乱力度,规范整治人民大街战俘营、泰安大路小红帽等重点区域,着力打造精美的城区环境。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开发社工岗、文明实践站、农村保洁等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安居工程,将宏塔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启动泰信花园棚改安置小区建设,持续改善棚户区群众安置居住条件。提升基层公共医疗服务能力,合理规划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区医院特色专业诊疗专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加快疫苗接种进度,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争灯塔镇中心小学年内建设完工,推动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幼教师专、跨世纪学校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义务教育、民营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产业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质量打造“全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各类惠民活动50场。充分发挥“吉林曲艺之乡”名片作用,推动曲艺人才培养和原创作品升级“双向发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加快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施智慧化精准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警网融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降幅达到30%以上。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各级干部常态化“大接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大化解”行动,确保社会发展安稳和谐。 

  七是在加强政府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己任,努力建设务实、担当、自律型政府。坚持务实勤政。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增强系统谋划和统筹协调能力,细化量化政府工作,推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持续提升科学履职水平,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科学决策。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勤俭节约、科学预算,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进前行,为加快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示范新西安而不懈奋斗! 

  附: 

  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 

  2.农村“三资”清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清查、整顿、完善。 

  3.四香园:以乒乓球学校和冰雪特色校为品牌的“技香园”体育特色、以区实验小学为龙头的“艺香园”艺术特色、以市第二实验小学为引领的“书香园”经典国学特色、以三实验小学为代表的“德香园”围棋特色。 

  4.五包四定:“五包”:指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人员稳定、包教育转化、包息诉息访;“四定”:指定具体办案人员、定化解措施、定化解时限、定化解目标。 

  5.“五化”闭环工作法:任务清单化: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和工作闭环;工作图表化:做到照图操作、依图推进、挂图作战、按图督办;操作手册化:制作各类工作手册,发挥“工具书”作用;标准模板化: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流程化操作;专班机制化:实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专班推进机制。 

  6.一区六园:“一区”:即北部生态产业示范新区;“六园”:即教育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零碳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化物流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 

  7.五个节点:一月抢开、一季度冲刺、二季度全开、三季度抢建、四季度收官。 

  8.六个明确:明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明确牵头单位统筹责任、明确配合部门协作责任、明确责任科室调度责任、明确项目单位推进责任、明确承建单位施工责任。 

  9.一轴一环一廊三线两通道:“一轴”:即省道G229公路(饶盖线)发展轴;“一环”:即老龙头水库环线(辐射带动太和、正风、建国、沐雨、成山、碾山、全康、金河、英华等9个村);“一廊”:即以富民产业示范园区项目为依托,联动古仙、新力、东孟等8个村的“富民廊道”;“三线”:一是太和、大房、古洞、龙背、正风、谦和、建国、成山、沐雨等9个村农业产业线,二是丰收、富强等2个村农业产业线,三是金河、英华、碾山、全康等4个村农业产业线;“两通道”:即伊开高速口和饶盖线古仙口。 

  10.三管三必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责任编辑:董佳俊)
[纠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