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立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卓有成效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拼搏进取,攻坚克难,总体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二五”末期年均增长4.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40,092元提高到49,961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较2018年统计数据调整后分别增长18.6%、17.9%。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7%,进出口额实现“零”的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二五”末的2.1:79.8:18.1调整为2.3:25.7:72。
“十三五”时期,城乡面貌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河道管护225.9公里,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造林绿化6,985亩、林地清收786亩,森林绿化率达到27.5%。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拓宽升级人民大街、矿北大街等主路网,通村硬化路面全覆盖。创建美丽宜居乡村4个、3A级标准示范村4个。“美丽西安”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十三五”时期,改革创新全面深入。完成党政机构改革,有序上划、承接部分行政职能,职责权限更加明确,履职运行更加流畅。推进商事制度、“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城乡秩序管理、人居环境治理力量进一步充实。创新创造取得重要成果,申报科技项目27项,专利授权35件。
“十三五”时期,民生福祉全面增进。重点民生领域支出累计完成9.6亿元,接续实施惠民实事177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8%、5.6%。城镇新增就业30,998人,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3.3%以内。回迁安置居民1.2万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1张,高于国家“十三五”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十三五”时期,政府建设全面强化。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办复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3件,办结率100%。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规矩意识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全国依法治区先进区,法治西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经济运行特别艰难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我们遭受的阻力前所未有。面对压力挑战,全区上下以极大的政治定力、思想定力和行动定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2020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秉持“生命至上”理念,建机制严管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五位一体”“五项规定”“三步工作法”等一系列机制举措。全面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集会聚餐,关停餐饮娱乐场所和公共文化场馆。1,100余名机关干部全部暂停休假,奔赴抗疫“一线”战场,同辖区广大百姓共同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实壁垒。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精准摸排重点人员4,249人。率先实行小区全封闭、设立卡口检查站,选派14个梯队58名医护人员组建集中隔离管控专班,累计集中隔离242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扩散可能性。组建青年干部突击队,在伊辽高速口24小时值班值守,坚决守住辽源“北大门”。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面提升疫情自主筛查能力。强化物资保障,开通疫情防控资金“绿色通道”,配备负压救护车,全力供应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紧缺防控物资,仙城物流园区有效保障全市果蔬日常需求。因时因势调整防控举措,率先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向企业派驻专业医护人员,科学指导复工复产防控举措,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长城,取得了“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重要“抗疫”成果,防控工作经验得到省市的充分认可。
一年来,我们沉着应对下行压力,稳增长保运行,经济实现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0.6%,规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地方级财政收入(5,000万元)同比下降5.2%。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8.7%。农村土地确权面积9万亩,“两区”划定通过省级核查验收,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万斤以上。农机设备存量1,500台,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达到75%。建成标准棚室47.5亩,规模流转土地1,000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户,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家,专业大户500余家。工业运行企稳向好。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减轻企业税费762万元,联动金融机构审批贷款4,241万元,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征迁、手续办理等问题26个。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诺丁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一针棚户区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辽矿废弃地新能源光伏发电并网运行;长江胶管海洋特种输油胶管实现量产;双丰大众4S店竣工投入运营;隆盛源刮板运输机通过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取得整机销售资质。紧跟中央扩大内需战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00万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1,339万元,城乡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等4个债券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商贸服务业迸发活力。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0.9%。新增嘉津汽车、龙城医药、晟源一品、恒泰清洁能源、裕丰粮食收储5户限上商贸企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33户,二手车交易份额占全市80%以上,仙城物流园成为全省第二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功举办消夏美食节、汽车后备箱集市等消费特色活动。紫梦香谷观光园、那里庄园被编入“周游辽源”主题活动推广线路。
一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提效能增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538项政务服务业务实现“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项达557项,审批流程更加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无差别受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全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工作。全面开放格局加速形成,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招商模式,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经贸交流活动,深化拓展与绍兴柯桥区对口合作,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30余次。围绕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条延伸,重点洽谈推动项目20余个,新增注册公司10户,罗兰香谷房地产等7个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15亿元。
一年来,我们着力提升功能品质,夯基础重管理,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适应城市发展规律和居民群众需求,营造更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显著提升。实施桥北、红卫、西苑、金三角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北部新区、区政府周边等7个地块征收工作,回迁安置居民1,900余户。组织攻坚小组大干50天,合力克难、拔钉除障,全面完成东山、农中区域征收攻坚任务,新增可用建设用地80万平方米。农村改厕1,500户,修缮灾损房34户,改造农村危房15户,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乡管理规范有序。实施城区出入口、外环路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拆除城区违章建筑7.7万余平方米,治理农村私搭乱建1,800余处。开展市区周边坟地专项整治,迁移坟茔1,226座。规范治理北山、矿务局等露天市场,沿街商户经营行为更加文明规范。生活环境持续向好。完成伊辽高速、外环路、城区主干道绿化美化工程,交通路网环境焕然一新。修建鹿鸣湖环湖路,修缮太子公园、东山公园,新建富国公园,城区功能逐步完善。敢担当、勇作为,强力推进仙人河两岸征拆,以铁腕作风拆除沿岸建筑6.6万余平方米,污染根源治理同水岸生态修复一体推进,仙人河河岸景观带贯穿主城区,太子公园、宪法公园、儿童公园河湖连通,城区品味全面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克难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战果丰硕。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奋力跨越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关口。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重点,严格落实中央金融财政相关政策,树牢底线思维,统筹有效财力,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强化产业引领,投入扶贫资金507万元,打造碾山、金河特色棚膜经济扶贫产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资助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医疗救助政策报销比例达90%,稳步实施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碾山、沐雨、金河三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211户35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退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施仙人河上游段及其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仙人河入城湿地、东辽河流域河岸生态修复、畜禽粪污处理和开发区污水管网等辽河流域治理修复项目全部建成,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水体质量持续向好。严格实施秸秆禁烧,全面取缔“散乱污”企业,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致力发展社会事业,促均衡提质量,群众福祉持续攀升。更加关注民生民利,推动实施惠民实事31件,民生领域支出超过2亿元。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补助、退役军人优抚金等补贴1.35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到4,080元/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800余万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75.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逐步向优质均衡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优化。加快补齐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医疗体系短板,新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实现全域共享。文体事业蓬勃发展。顺利通过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高级战俘营新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办大型主题文艺汇演5场,原创快板书《万众一心战疫情》反响热烈。建成灯塔镇文化站、安家运动场,基层文体活动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乒乓球学校累计斩获奖牌1,039枚,21人次进入国家青、少年集训队。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集约式”服务。恢复街道建制,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新增社区3个,构建“4+1”“多网合一”管理模式,街道服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维稳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企业生产、消防、食药品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有效应对三轮台风侵袭,全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此外,全面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方志档案、防震减灾、保密等工作实现新的进步。
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务实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安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问题和差距。主要是:传统主导产业优势弱化,新培育产业支撑乏力,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愈发强烈;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矛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土地供给不足、环保约束加剧,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城乡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聚焦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西安区振兴复苏、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的关键五年。谋划和推进我区“十四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西安发展的阶段特征,科学应对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区政府科学编制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描绘了西安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三次产业比重调整趋向合理;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居于全市前列。展望2035年,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础上,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五新”目标。
——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展现新成效。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完善,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基础更加夯实。规划建设灯塔镇行政中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文化繁荣兴盛。
——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新成效,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零”排放规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居住条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法治西安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区情阶段性特征,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逐步构建起多元支撑现代产业格局。要抓好工业企业稳产运行。实行服务专班联系企业制度,全力协助企业摆脱运营困境、破解政策难题。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常态化组织“银企对接”,妥善解决资金难题。推动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升规上工业总量规模,持续壮大民营企业阵容,力争年内新增规上工业2户。要抓好传统产业优化改造。聚焦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矿山机械+装备制造”经济规模,以吉林装备机械制造、隆盛源、聚源重型等企业为重点,坚持“抓大不放小、抓新不放老”,做实“产业优化”文章,支持企业有规模地推广应用智能化先进制造系统。聚焦碳纤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亿达碳业、东升石墨、佳德化工等企业为核心,规划布置重点企业和项目,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生产链条完整齐备的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全面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力促威力特塑1.5T水泵控制水阀、辽源泵业设备自动化改造等项目开工投产。要抓好新兴产业培育提升。紧抓全省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和一汽集团“六个回归”黄金契机,与长春汽开区进一步强化战略互动,探索打造以智能装备制造为基础的汽车零部件“飞地经济”特色园区,支持晟林汽车、威力特塑等现有企业,加快融入园区汽车产业链,做好产品配套服务,实现融合一体发展。加快实现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协同推进辽矿配售电40MW风电项目,全力推动“燕龙”多用途清洁供热示范工程取得预期进展。要抓好服务业健康发展。培育电商经济,扩大龙背、碾山电子商务示范村网络销售规模,引导虚拟产业反哺实体经济。打造消费热点,助力新世界彩悦城重整旗鼓,助推“小红帽”、山语城“夜经济”持续繁荣。整合文旅资源,深度开发矿工墓、战俘营红色景点,协助战俘营晋级4A级旅游景区。发展新兴业态,围绕北部新区整体规划,打造沿泰安大路休闲娱乐经济带,发挥鹿鸣湖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实施冰雪嘉年华娱乐项目。
(二)以扩大投资为抓手,着力增强转型发展后劲
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发展第一战略,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建项目与抓招商并重,切实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瞄准中省市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投向,努力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支持范围。集中最优资源、集结最强兵力投向产业建设“主战场”,实施重点项目全链条跟踪、全过程代办、全方位服务,缩短项目转化和建设周期,确保项目履约率、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大幅提升。全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78.2亿元,力促诺丁山创意产业园、清漪园养老公寓等续建项目建成运营,中医院综合楼、西安区幼儿园等新建项目落地开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延伸,开展“以商招商”“二次招商”,依托央企进吉林、吉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紧抓招商线索、签约项目、企业进驻、资本注入“四个关键”,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现实难题,减少项目入驻成本,有效培育新的增长点。紧紧围绕园区资源整合,做优空间规划,推进东西孟工业园区研发大楼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搭建更好平台。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扩大深耕细作、轮耕轮休等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测土配方、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做优“紫梦香谷”“那里庄园”等休闲农业,做强花卉种植、新奇特蔬菜等设施农业。扶持壮大以“两只母鸡”为代表的禽蛋产业、以景达牧业为代表的畜牧产业、以碾山“多肉”种植为代表的花卉产业,积极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年内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44公里,维修改建危桥5座。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四好”工程,健全垃圾收储运体系,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强化农村环境治理成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贯彻“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好动态排查、分类帮扶、及时清零。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以工代赈、公益岗位开发、产业分红等政策支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四)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着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以改革成果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作用,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全力破解企业发展、资金周转难题。构建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公开“最多跑一次”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非涉密服务事项逐步实现“一网通办”。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降低要素成本等纾困惠企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执法、事故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充分发挥西安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街道办公场所和专业化社工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网格功能,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以城乡统筹为抓手,着力创建宜居宜业环境
完善配套功能,深化环境治理,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城乡发展内涵。高质量建设精品城市。充分利用东山公园、太子公园、富国公园优化改造形成的人居环境优势,加快周边地块开发。多点联通矿北大街和人民大街,通过生态通廊、交通走廊,实现城区与生态景观融合发展。持续整顿城市秩序,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整治,加大拆违治乱力度,规范商户经营行为,不断深化城市精细管理。高标准打造特色镇区。突出灯塔镇行政中心退城还乡牵引作用,做精做实特色小城镇总体规划。全力配合推进好北部新区建设,重点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推动矿山小镇、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等项目实施,建设鹿鸣湖休闲景区,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高站位推进生态修复。深化河道治理,实施仙人河19条支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完善河道管护机制,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坚决打击乱排乱放行为,强化秸秆禁烧和全量化处置,持续改善空气环境。
(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着力塑造共建共享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扎实的工作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计划创建省级返乡创业基地1个,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抓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四个一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保障标准,确保“两线合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推进128栋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区政府周边、北部新区等地块征收收尾工作,妥善安置尚未回迁居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继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城乡医联体建设,推进东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谋划灯塔镇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新建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家。推动教育资源提质。全力推进“四园”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补充配强师资力量,推进富国小学、二实验小学建设进程,年内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所。繁荣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举办全民文化节,组织文体活动60场。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进煤矿文化遗产展览馆、灯塔镇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持续巩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
(七)以自身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政府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更加自觉地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把人民利益记在心上,不断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强化政治责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工作安排,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强化依法行政。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做好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引导和回应工作,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担当履职。坚持“五化”制度,完善抓落实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确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到位。启动“5115”工程,不断配强配优干部队伍。加强督查督办和绩效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切实汇聚起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强化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盯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强化审计监督和风险管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过“紧日子”意识,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政府工作人员要廉洁修身、勤勉尽责,以实际行动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由此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新时代西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五位一体:由区级包保领导牵头,组织属地、卫生服务中心、公安、包保部门、居民群众相互配合的管控措施。
2.五项规定:坚决服从统一指挥、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压实属地行管责任、严密做好隔离检测、发挥党员表率作用。
3.三步工作法:针对域外返辽人员排查管控实施的全部入户随访告知、根据入户情况研判分类、分类逐人落实管控措施。
4.“4+1”基层治理模式:一个核心管统领、一个窗口管服务、一个中心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络全覆盖。
5.多网合一:整合城乡社区党建、综治、司法、公安、民政、应急、信访等各种资源力量,将各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
6.六个回归:一汽集团积极推进汽车制造排产回归、产能回归、配套回归、结算回归、人才回归、创新回归。
7.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8.五化:清单化、手册化、图表化、模板化、机制化。
9.“四好”工程:空间理好、垃圾清好、畜禽管好、庭院治好。
10.“5115”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培养复合型干部50人,专业性干部100人,优秀年轻干部100人,通过招录等方式储备工作力量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