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开发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龙山区 西安区 经济开发区
中央人民政府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辽源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信息公开分类>规划计划

西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讨论稿)

发布时间:2023-02-20 10:08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区发展和改革局  马云龙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西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和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影响,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推动全区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2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预计均可完成,具体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9%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3%;

  ——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5750万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10.9%。

  (一)促创新强实体,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预计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14.3%。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性调整,投资1,097万元建设0.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1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9万亩、水稻0.16万亩、大豆0.04万亩。畜牧业持续发展,截至目前猪存栏1.26万头;猪出栏3.11万头;猪肉产量2809吨;牛存栏0.34万头,牛出栏0.14万头;禽类存栏14万只,禽类出栏13万只。打造蒲公英橡胶草种植示范基地,试点种植面积达到千亩以上,紫梦香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辽源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生态资源不断增值。

  工业实力持续壮大,发展动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13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728%。以煤矿产业为龙头,以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撑,以新材料产业为突破点的多元化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创新驱动进程,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

  服务业多元并进,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教育产业蓬勃发展,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东北地区首家引入衡水教育模式的鸿臻高中落地西安。现有限上商贸服务企业12户。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实现2.79亿元,同比增长3.3%。规上服务业企业3户,营业收入预计完成7401.02万元,同比增长56.56%。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宽,实行“先照后证”399户,新增企业165户、个体工商户779户。固有业态量变升级,盛禾农业、双亿超市、启臻餐饮、枫雅酒店上限达标,智投公司、城市绿化公司实现升规入统。

  (二)盯产业扩投资,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2年我区实施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额5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个,总投资35.82亿元;续建项目13个,总投资16.51亿元。新建项目中:佳德化工PAN基活性碳纤维毡建设项目与轩源农业水稻育秧大棚2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西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项目、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中心小学校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续建项目中: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碳纤维毡生产建设项目、针刺白毡项目等9个项目已竣工投产。罗兰香谷房地产项目、一针棚户区二期(隆基华典)等4个长周期项目有序推进,力争2023年建成交付使用。

  要素保障精准有效。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年3个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与专项债券资金9310万元(西安区灯塔镇中心小学建设项目、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基础设施项目与西安区农村污水收集转运项目)。同时依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方向,申报2023年专项债项目7个,总投资21.76亿元、申请额度9.4亿元的低碳绿色建材、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7个项目,全部通过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专项债审核,申报通过率100%,项目谋划数量和质量实现历史“双突破”。

  (三)深改革强招引,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深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我区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东旭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约了绿电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补足短板产业为目标,与京东集团签约了辽源市农产品冷链及现代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签约了6兆瓦乡村振兴农村风电新能源综合体项目、西安区采煤沉陷区“智慧农业+光伏”乡村振兴项目等9个项目,签约额度47.03亿元,对照上年同期,签约数量同比增长12.5%。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60余次,重点洽谈项目42个,招商引资到位额达21.97亿元,同比增长30%。对外贸易迈出崭新一步,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户,进出口额实现40.1万元。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合升级区级融资平台,撬动民间资本,推动存量资产、社会资金形成内部循环。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规制等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持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定程序、法定期限、租金等实际问题,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四)增绿色优生态,区域颜值不断刷新

  环境治理高效运转。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对河流沿线的生活垃圾、秸秆垛进行逐项排查,分片分段明确整治责任。截至目前,清理生活垃圾74.37余吨,建筑垃圾10.11余吨,畜禽粪便541.8余吨,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出动车辆200余台次。

  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立足北部新区绿色发展,推动实施修复项目2个,北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EOD模式试点项目全面启动,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进入审核阶段。有序推进青山复绿,完成裸露山体整治3处。

  低碳发展取得实效。强化节能改造,长城哈弗4S店电取暖项目投产运行,农村清洁能源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一期工程安装完毕,惠及农户1,000余户。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4.34万吨秸秆实现全量化处置,多年农耕旧习得到有效转变。

  (五)惠民生优保障,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400人,完成年计划300人的1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比年计划4.5%低0.7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扎实推进回迁工作,安置西安区政府北等地块回迁居民445户。

  养老服务不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投入2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卫生医疗设施设备,成为我市规模最大、服务最优、水平最高的医养结合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迅猛发展。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新增床位419张。

  文教卫体协调发展。持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文化阵地,完成文化乡村项目三处。西安区乒乓球学校在吉林省少儿精英赛荣获五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学生刘雨辰在2022年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精英系列赛暨国家青少年队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并入选国家少年队;中心速滑队在8月25日举办的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中取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全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12万余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54%。体育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争取体育彩票公益资金建设一个笼式足球场和一套二代体育健身路径;积极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争取资金18万余元建设丰收村体育广场项目。

  乡村治理深入推进。改造农村公路11.09公里,修缮危桥6座,城乡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全面投用,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严格对照“九有六无”标准,积极开展村庄治理行动,开展整治村容村貌、修整路肩、边沟、树台等工作,沐雨村现已重新栽种金钱榆绿化树2000棵,打造一处微景观栽花1.3万余株,清理一组公共空间、柴草堆放5处,打造美丽庭院20户,干净人家80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生产、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不间断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000余户次,辖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挂牌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碾山村被评为“全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化解,调解案件成功率达98%以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类风险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未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产业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体量偏小、增速偏慢,服务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优质产业项目储备不够,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不足。城市发展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社会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方位推动西安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超越。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要在抓好今年收官工作的同时,谋划好明年经济工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互相联动形成合力,认真、科学谋划和布局好明年各项工作。坚持把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聚焦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全力攻坚项目建设主战场、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当好争资争项主力军,力争西安区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前列,跑好明年工作开局“第一棒”。

  在全面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提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以上目标通盘考虑了疫情走势、外部环境和市场预期。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全力壮大实体经济

  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壮大棚膜经济和牧业经济,支持建设30亩以上、集中连片棚膜经济规模园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高端多肉特色花卉,推动优势农产品扩能提效。着眼“蒲公英”品牌价值提升,建立橡胶草“种植、仓储、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经济链条。依托老龙头水库地理资源,谋划实施旅游康养项目,打造农村旅游经济示范带。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全面发起产业升级攻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集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推进中小企业升级入规,力争更多重点企业升级入统,推动企业开展“二次创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大科研资金注入,提升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围绕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碳纤维产业园区建设。突出碳纤维制品产业强链、扩链、延链、补链、建链,分领域引进一批资产规模大、行业地位高、经营状况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标准化碳纤维产业。

  全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美食餐饮等现代服务业,谋划打造教育产业商圈。以辽矿集团、仙城物流园区为依托,全面规划现代化商贸物流网络。以万达集团进驻为契机,重新规划周边布局,精心设计百货餐饮、影院酒店等消费板块,塑造辽源北部综合商务中心。充分发挥仙人河沿岸以景促商作用,完善泰安大路至田家炳沿线城市民宿、小品百货等商务业态,丰富业种、拓展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会展、商务接待等城市经济,加快城市会客厅建设进度,持续扩大商贸总量。全面抓好服务产业的发展培育,力争将鑫沅经贸、盛安建材贸易公司等培育为上限入库企业。

  (二)聚焦重点项目,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31.35亿元。26个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8.16亿元,2023年续建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23.19亿元。纳入春季集中开复工项目8个。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龙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工程、辽源特色产品展销服务中心和农村污水收集转运等新开项目于2023年4月份前开工建设。切实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程。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矿区变电所及高压线路改造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山语城三期B组团、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等9个长周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强化资金争引。深入研究国家振兴东北的最新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加强对接,把能争取到的政策争取到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尤其是地方专项债资金,要紧盯国家、省发改委专项债使用范围调整、补充情况,适当超前谋划,打好“提前量”。用好专项债券,深入挖掘我区有效投资增长点。

  (三)聚焦深化改革,全力激活发展动力

  高规格推进招商引资。以“链头”企业为依托,发挥矿山装备制造、碳纤维等企业在行业资源、业务专业等方面优势,加强本地企业对外合作联系,力促企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切实打造政企联合招商“双引擎”。积极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吉商大会、央企进吉林等各类活动,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精心组织专题推介和对接活动,建立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和招商项目库,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

  提升重点改革成效。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合升级区级融资平台,撬动民间资本,推动存量资产、社会资金形成内部循环。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预算管理等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持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定程序、法定期限、租金等实际问题,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四)聚焦绿色发展,全力优化生态环境

  提升乡村环境。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以居民小组为单元,将环境管护工作网格化分解,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全面启动“美丽乡镇”建设,将村域环境治理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打造小镇环境综合治理“升级版”。

  加强生态管护。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各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率达到100%。进一步压紧压实“河长制”责任,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提高水质优良比例。全面实施“林长制”管理办法,加强林木资源保护。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完成农村节能采暖和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逐步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五)聚焦优质普惠均衡,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推进60岁以上老年新冠疫苗接种,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和药品、检测试剂储备,加强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上级要求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应用落实和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工作。以应保尽保为目标,加大宣传力度,让辖区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进一步做好机房和网络的安全工作。

  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完成全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全覆盖。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分层推进,强弱联合,逐步提升薄弱幼儿园办园质量。坚持“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筑牢安全底线。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建立基层安全治理网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矿山危化、建筑施工、城市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施智慧化精准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安全形势连续稳定。

  各位代表,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决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务实奋进,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新西安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李丽)
[纠错] 打印